上经 周,代名也。易,书名也。其卦本伏羲所画,有交易、变易之义,故谓之易。其辞则文王、周公所系,故系之周。以其简袠重大,故分为上下两篇。《经》则伏羲之画,文王、周公之辞也。并孔子所作之《传》十篇,凡十二篇。中间颇为诸儒所乱。近世晁氏始正其失,而未能尽合古文。吕氏又更定着为《经》二卷、《传》十卷,乃复孔氏之旧云。 乾下,乾上。 乾:元亨利贞。乾,渠焉反。六画者,伏羲所画之卦也。「—」者,奇也,阳之数也。乾者,健也,阳之性也。本注乾字,三画卦之名也。下者,内卦也;上者,外卦也。经文乾字,六画卦
易与天地准,故能弥纶天地之道。仰以观於天文,俯以察於地理,是故知幽明之故。原始反终,故知死生之说。 精气为物,游魂为变,是故知鬼神之情状。与天地相似,故不违。 知周乎万物,而道济天下,故不过。 旁行而不流,乐天知命,故不忧。 安土敦乎仁,故能爱。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,曲成万物而不遗,通乎昼夜之道而知,故神无方而易无体。是故,易者象也。象也者,像也。 彖者材也。爻也者,效天下之动也。 是故,吉凶生,而悔吝著也。此段大学问,宇宙人生的真相所在。易与天地准,故能弥纶天地之道。易经和天地的运行之道是一个
彖者,言乎象者也;爻者,言乎变者也;吉凶者,言乎其失得也;悔吝者,言乎其小疵也;无咎者,善补过也。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,齐小大者存乎卦,辨吉凶者存乎辞,忧悔吝者存乎介,震无咎者存乎悔。是故卦有大小,辞有险易。辞也者,各指其所之。彖是根据卦象断事,爻是刚柔阴阳薄荡推进而产生的所谓的吉凶,所谓吉凶则是世俗所谓的失得,道的规律本无吉凶,人为定义得失而命名。悔吝不是无事情,不是好卦,告诉我们是有问题的,知道自己的位置,行中正则无险,无咎亦如是,要善于找到自己的问题过错,将其补之。所谓贵贱的判断依据是当处之
圣人设卦观象,系辞焉而明吉凶,刚柔相推而生变化。是故吉凶者,失得之象也;悔吝者,忧虞之象也;变化者,进退之象也;刚柔者,昼夜之象也。六爻之动,三极之道也。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,《易》之序也;所乐而玩者,爻之辞也。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,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,是以自天祐之,吉无不利。注解:设卦以卦看象,以系辞的断语而明了吉凶(成坏),六爻刚柔两爻相互推动(搏与荡动),而后生 吉凶悔吝。一卦六爻刚柔交错变化不定,便生出以下情况:当位与否,相应与否、成比与否。当位、相应、成比、则和阴阳,刚柔对立统一,
天尊地卑,乾坤定矣。卑高以陈,贵贱位矣。动静有常,刚柔断矣。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,吉凶生矣。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,变化见矣。是故刚柔相摩,八卦相荡。鼓之以雷霆,润之以风雨。日月运行,一寒一暑。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。乾知大始,坤作成物。乾以易知,坤以简能。易则易知,简则易从。易知则有亲,易从则有功。有亲则可久,有功则可大。可久则贤人之德,可大则贤人之业,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。天下之理得,而易成位乎其中矣。乾坤者,阴阳之根本,万物之祖宗。从生育万物讲,乾主施,坤主受,乾主始物,坤主生物。大哉乾元